Thursday, October 21, 2010

冠心病新兴风险因素3:冠脉钙指数

先进的MSCT扫描仪器,在防治冠心病扮演重要角色。


通过新一代电脑断层扫描,能显示出某冠状动脉含有钙质。



冠心病跟钙质有关系吗?是的。

迄今,虽然某些疑问仍然未有很好的解析,根据临床研究发现,冠状动脉的钙质确实有密切关系。
但是,钙质不象胆固醇等等风险因素,它不是引起心脏阻塞的因素,而是激化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因素之一。(编按:急性心肌梗塞即所谓的“心脏病爆发”。)

目前医学对钙质的认识,超出了钙质传统上在骨骼、牙齿的作用。从疾病角度,有钙质在肾脏结石、胆囊结石、眼底结石、脑结石、胃部结石、唾液腺结石等等的病理角色。最新的认识,算是心脏血管(亦即冠状动脉)的钙质。

目前,冠脉钙质指数(coronary calcium score)已经逐渐获得全球医学界公认是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之一。(又是老美的贡献)

要显示冠脉钙质,需要利用新的扫描技术,称为多片电脑断层扫描或多排电脑断层扫描(MSCT, 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)。这需要一笔花费,大约是RM600~800左右。目前,在大马已经有此项检查服务,一般属于健康检查项目中的一部分,也可以做单独检查,须视情况而定。

由于技术性问题,一般上很少使用另外一种称为电子束电脑断层扫描(EBCT)的技术。

当扫描发现冠状动脉有钙质,还需要让医生结合其他风险因素进行分析,才做进一步处理。倘若钙质指数较低,医生认为其他风险相对较高或至少中等程度,医生会建议再做一个“提升版”扫描,能够直接看到血管里头的情况,主要是针对有无阻塞、狭窄多少巴仙/狭窄程度。

如果结合全部风险看来相对较低,可是钙质指数相对较高,医生也会建议做“提升版”扫描,以防万一血管里头有阻塞。不过,由于高超的专业与技术条件要求,不是全部医院/医疗中心的扫描结果都满足专业水平的要求。

另外,倘若钙质指数与其他风险因素都较低,一般不需要做进一步扫描。

至于在媒体报道此心脏扫描有辐射风险,这需要考虑利弊与所暴露的风险有多高,在此省略复杂的分析。然而,此类扫描技术的改进已经让辐射减少许多,只要不频密扫描、过往很少做有辐射性的医疗活动、家居与工作环境的辐射很低,一般上无须对扫描辐射过虑。

在此顺便提醒:平时勿大量服用钙片。大量甚至过量摄取钙质,未必全部吸收进入骨骼,而多余的钙质可能粘附在心脏血管,将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机会。少数人还可能发生钙质粘附在颈项的动脉,增加中风的机会。

妇女方面,当过了更年期,骨骼钙质脱离后,也可能随血液流到心脏血管,附着在冠状动脉的血管壁。

在血管的钙质,也可能参与复杂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。最关键的是,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,导致斑块破损后,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机会。

由于此项目经常附属在健康检查配套里,昂贵的配套未能让冠脉钙质指数检查普及化,属于中高层社会的健康消费服务。

Tuesday, October 12, 2010

冠心病新兴风险因素2:微量白蛋白

微量白蛋白(microalbuminuria),是较新的检验项目,最近3年才在大马普及化。

检测微量白蛋白,是通过化验尿里的白蛋白方法,主要用于诊断高血压或糖尿病引起的初期肾小球损伤,亦即早期的“高血压肾病”与“糖尿病肾病”。

以前,医学界为缺乏早期诊断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方法头痛,许多患者当被诊断出肾脏并发症,至少是第二期,甚至是末期肾脏衰竭了(需要做透析疗法)。如今有了“微量白蛋白” 这个敏感的检验方法,能够及早发现很早期的肾脏问题,解决了早诊断的问题,是喜讯;更由于医学界迅速研究出相关的治疗方法,更是一大喜讯。

最近,微量白蛋白获得美国医学界接纳为冠心病的新兴风险因素之一(美国又比英国快了一步!)。这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,而是间接的关系。本文省略理论方面的说明。

目前,医学界鼓励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,在每年健康检查里,加入“微量白蛋白” 项目。当检验结果高于正常值,医生会做出适当处理,例如:将高血压药物转成有对肾脏有针对性保护作用的其他高血压药物(例如:ACE类降压药,enalapril)。

至于平时没有做健康检查的人士,在刚发现有糖尿病者,最新专业指南鼓励他们在发现糖尿病时,立刻进行微量白蛋白的检验。(原因:糖尿病经常没有症状,或症状缺乏特异性,当患者被诊断糖尿病时,可能实际上已经患上糖尿病一段时间,可能几年了,因此有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,包括糖尿病肾病,微量白蛋白是唯一发现早期肾病最敏感的检验方法)

这当然需要花钱,在大马,检验微量白蛋白一般费用是每次RM30~40左右。然而,当考虑到延迟诊断这种并发症的后果---肾透析疗法/洗肾治疗,这种检验方法还是物有所值的。

目前,医学界有了初步的专业指南,以后当更多关于微量白蛋白的研究出炉,相信该指南将做修订。虽然,在目前的指南里,治疗微量白蛋白升高对高血压与糖尿病人的肾脏比较直接起到作用,未有心脏血管(冠状动脉)方面的直接好处。

无论如何,当发现微量白蛋白异常升高,最好还是咨询专业意见,而高血压与糖尿病人则需要更加严格的治疗,借此达到保护心脏与肾脏,是最理想的预防医学措施。

Sunday, October 3, 2010

冠心病新兴风险因素1:高敏-C反应蛋白

经过多年研究,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基本上已经相当全面,把传统的风险因素控制住,就可以把患上冠心病的机会大大降低。可是,最近10年医学研究仍然有新的风险因素出炉,并逐渐运用在临床,一直到最近3年才在大马普及。(风险因素:各种直接、间接引起冠心病的多种原因,不是单一个原因)

当中,是近年火红的炎症因子:高敏-C反应蛋白。(hs-CRP)

CRP(C反应蛋白)存在已久,主要用于初步评估身体有无“发炎,inflammation”毛病,例如:风湿病。但是,它并无特异性,仅仅泛指有发炎而已,比如:当它升高时,提示有发炎的疾病,它不一定等于病人一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,可能是任何一种有发炎的疾病。

这样,医生需要进一步结合症状、其他化验指标来综合分析,才能判断到底病人的了什么疾病。

大约5年前(经过接近20年的研究后),美国医学家确定了新一代的炎症指标,虽然类似CRP毫无直接的特异性,却确认这是针对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(即:冠心病)的复杂病变过程有密切关系。这改写了冠心病形成的解析。如今,医学界不再说“冠心病就是胆固醇粘在血管”那么简单了。冠心病的形成,是一个动脉血管经过多年慢性炎症,胆固醇参杂许多免疫细胞、自由基与血液凝固异常等等因素的复杂过程,最终导致血管的管腔(lumen)狭窄或斑块破裂而造成的一种导致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疾病。

哈佛医学院莱克教授是研究hs-CRP的权威,也是研究hs-CRP的先驱,他率先主张hs-CRP的应用。虽然医学界在开始时未有共识,多年来各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成果已经进一步确立它的价值,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。
目前,hs-CRP可以用于一级预防(毫无症状、筛检过关的健康人士)与二级预防(曾经患病,经过治疗后的预防复发)。

在某项研究观察中,能把hs-CRP控制在合理水平的人,明显减少患上冠心病的机会。
另外,如果能把hs-CRP和LDL(低密度脂蛋白)同步降低在理想水平,患上冠心病、复发的风险机率会更加少。然而,调整幅度因人而异,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风险机率的人,需要不同的调整幅度,在心血管方面的专家与一套参考指南。

虽然如此,有部分医学专家认为,反正都是要降低风险,与其为数字安全范围烦恼,不如鼓励把这2个指标控制在在最安全的水平。
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因为即使有人的指标控制在“合理水平”,依然有人会“中招”,患上冠心病。这主要是因为“合理水平”是依照宏观数据来决定结论的,并非绝对。

目前,除了一般的风险因素,医学界鼓励在冠心病的预防也需要加上hs-CRP。
所以,在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项目里,验血项目最好加上hs-CRP。一般上,附加此指标需要额外RM30~40。某些配套已经附有这项目。

注意:
1。有些因素会刺激hs-CRP暂时比平时稍微或急剧升高,影响化验的观察。当患有感冒、咳嗽、伤口、腹泻、牙龈牙周炎、口腔溃疡等等有发炎的毛病,需要在康复后至少稍等一星期才能化验hs-CRP,否则化验结果欠准确。

2。hs-CRP的研究主要在美国,包括哈佛医学院。由于大马绝大多数专科医生考英国的专科文凭,较多参考英国的研究资料,对hs-CRP较保守。许多普通诊所医生还未认识这个新兴指标,公众人士需要在健康检查时自行要求化验。然而,有些医生在《继续医学教育,CME》有自行参考美国的研究进展时,应该不会对hs-CRP陌生。


各种引起心脏血管慢性发炎的因素:
1。吸烟
2。各种伤口:牙龈损伤(例如:刷牙引起)、割伤
3。糖尿病,或代谢综合征
4。各种发炎的疾病:风湿、敏感反应、大肠发炎、感冒/伤风等等


当化验hs-CRP超过正常水平,该怎么办?
1。当胆固醇也相当高:如果医生暂时不开降脂药(即降胆固醇药物),可以暂时不做特殊处理,等到复查胆固醇时,一起化验,观察变化再做处理。
2。当胆固醇高+医生开药:药物在治疗胆固醇时,同时把hs-CRP降下来。
3。胆固醇正常,hs-CRP有点高:做运动。运动能帮助控制hs-CRP,无须服药。

当长期有高血脂、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的人,由于降脂药已经同步处理hs-CRP,多数人无须在这方面做其他处理。但是,依然需要长期观察化验指数。